小时候患病,他左腿肌肉萎缩、无力,走路一瘸一拐;艰难求学考上中专,又回到村小任教,一守就是24年;为每个留守学生建档案,为他们点燃希望之光…… 他就是白振,颍东区口孜镇龙沟村小学校长,多年来先后被评为“颍东区优秀教师”“颍东区优秀班主任”“颍东区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近日,他又获评“阜阳好人”。 从村小走出去,又回到村小 今年44岁的白振,是土生土长的龙沟村人。5岁那年的一场病,导致他左腿肌肉萎缩、无力,从此走路一瘸一拐。 “下雨路滑,泥泞难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倒。”白振说,上小学时,学校6点开始早读,从家走路去学校要花半个多小时。为准时到校,他要比别人更早起床、出发。 尽管上学艰难,可在老师的鼓励下,白振坚持了下来。1995年,他如愿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1998年毕业时,白振有机会留在城里的学校从教,但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心,他选择了回母校龙沟小学工作,从此开启了教书育人之路。 这是一条对白振来说不太容易的路,由于身体的不便,雨雪天气摔倒在路上是常事……但无论多么艰难,从教之路不能断。被教育改变的他,也想用教育改变更多的乡村孩子。 为提升教学水平,白振到淮南师范学院求学,先后取得大专、本科毕业证。20多年来,岁月更迭,但他一直坚守在这所乡村小学。2009年,他成为龙沟小学副校长,2010年又担任校长。 努力只为那份热爱 一栋4层的教学楼、一块不大的水泥操场、一百多个孩子加上10个老师……就是这样一所乡村小学,走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诸多“双一流”高校的大学生。这些,跟白振和同事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从建校舍到抓教学质量,身为校长的白振一直亲力亲为。2009年,龙沟小学校舍重建。白振和几位老师把村子走了一遍又一遍,建议把教学楼从原先村庄边缘的地方建到村庄中心,方便孩子上学;和同事轮流守候在工地,像是看着建自家的房子一样…… 白振是数学老师,一直坚持代课,目前带四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并兼任美术教师。 他在教学中,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力求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寻找、制作教具,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学懂教学内容。 2021年,龙沟小学迎来了两名年轻的特岗教师,所有年级的教室实现了智慧课堂全覆盖。 “在年轻老师的帮助和带动下,中、老年教师也学会了通过智慧课堂给学生们上课。”白振说。有了智慧课堂,无论是几何图形还是公式原理,都能变成动态图形、解说视频,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立体起来。 此外,他还根据农村学生要负担家务劳动的特点,只留少量的作业,努力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所带班的学生成绩优异,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镇先进班级,所带的学生多次荣获颍东区“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称号。 将坚守村小一辈子 多年来,白振还担负着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在他看来,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 “110多个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平时都不在身边。对老师而言,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白振说。 熟悉白振的人都知道,他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一有空就会翻一翻。 档案上,除了写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外,还清晰地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的,父母离异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问题”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等等。 “节假日,我和老师们就‘按图索骥’开展家访活动,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白振说。 此外,学校针对留守学生较多的情况,开展了一系列人文关爱活动,如“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我给爷爷(奶奶)做件事”;“送你一个微笑”“同在蓝天下,共享一份爱”等主题队会。 寒来暑往,转眼24年过去了。一批批农村娃走向了远方,而白振仍坚守在这所乡村学校。“我对龙沟小学、对这里的孩子们充满感情和信心,会守在这里一辈子,一生做好教书育人这一件事就行了。”白振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