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三省一市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阜阳 -金沙娱场城app

长三角三省一市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阜阳 -金沙娱场城app

2023-7-12 15:42| 编辑: 蜗牛先生 | 查看: 6094| 评论: 0|原作者: 张天峰 文/图

  7月11日,“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长三角三省一市主流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阜阳。来自东方网、浙江在线、中国江苏网、中安在线的全媒体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足迹深入王家坝闸及王家坝抗洪纪念馆、红亮箱包厂、西田坡庄台、老观乡芡实基地、柳编工艺品企业等地,记录和展现阜阳广大干群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阜阳力量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效。
  在王家坝闸及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采访团成员仔细听讲解、认真做记录,了解“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背后的故事以及治淮成就,感受蒙洼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与洪涝灾害英勇抗争的艰辛历程,深入理解感悟“王家坝精神”。

 
  走进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嗡嗡作响的缝纫机前,工人们正在赶制新一批箱包订单。“我们企业现有员工136人,其中脱贫户60多人,去年产值2000万元,员工平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将扩大产业链,生产拉杆箱,届时将从周边乡镇招工七八十人,带动身边更多老乡在家门口就业。”红亮箱包负责人王恒亮告诉采访团成员。
 
  七月的蒙洼,风和日丽,云卷云舒。11日下午,采访团成员一行来到阜南县曹集镇西田坡庄台,了解庄台人家生活变化。在西田坡不远处的芡实基地里,硕大的芡实叶片铺满水面,一片绿意盎然。芡实俗称“鸡头米”,属水生植物,既可日常食用,也可作为药材,被誉为“水中人参”。近年来,阜南县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产业,变“水患”为“水利”,让农民增收,芡实也成了人们致富的“金钥匙”。
  阜南县被誉为“中国柳编之都”,杞柳种植上溯千年,编织历史达500多年。在阜南县郜台乡的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根根坚韧的杞柳条被村民编织成一件件工艺品,令采访团成员们纷纷称赞。“我们当地村民世代种植杞柳,2006年,我和丈夫回乡创业,成立公司带动附近村民一起‘编筐打篓’。2022年公司出口额达600多万美元,产品远销西欧、北美。”企业负责人张朝玲告诉采访团成员。


  “这次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能挣百十元’,在照顾好家里和地里农活的同时,还能有额外的收入,生活越来越红火。”浙江在线记者孙婧宜说。
  一天的采访结束后,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更进一步了解到阜阳,看到了不一样的阜阳,接下来,将用好手中的笔尖和镜头,多角度展示阜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做法、亮点成就。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