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增长1.5倍,位居全省第四、进入全国百强 阜城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均翻一番…… 新闻发布会现场 经济总量增长1.5倍,位居全省第四、进入全国百强 阜城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均翻一番…… 新闻发布会现场 生产总值连跨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稳居全省首位;阜城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均翻一番……8月30日,市委宣传部举行首场“阜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 全市生产总值 连跨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连跨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由2012年的1248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3071.5亿元,经济总量增长1.5倍,位居全省第四、进入全国百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8.7:38.5:42.8调整为13.6:37.5:48.9。 太和、颍上、临泉、界首四县市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稳居全省首位 坚持产城融合、制造强市不动摇,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年、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承接聚集地和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加快建设。 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在百亿斤以上,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稳居全省首位,阜南“三全”模式在全省推广,“百亿江淮粮仓”地位更加稳固。 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全省第11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5位,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7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03家、居全省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33.7%、40.0%,在皖北率先建成省级创新型城市,华铂科技、天能集团、昊源化工产值超百亿元。 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达17家,安徽华源医药物流园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 全面落实“双碳”战略,“七位一体”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能耗“双控”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阜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6平方公里 人口增加到150万人 围绕建设i型大城市和阜阳城市圈,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统筹推进以阜城为中心、县城为重点、重点乡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基础“四位一体”协调联动发展,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不断增强。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阜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50万人,阜城建成区面积和人口与2012年相比均翻一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42.7%。 西湖新区和高铁新区建设奏响序曲,颍东、颍泉拓展区展现新姿,已形成以朝阳大道、颍淮大道、霞光大道、合肥大道、复兴大道、西湖大道、凤凰大道为主体的“三纵四横”城市骨干道路交通网络。 “铁公机水”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商合杭和郑阜高铁开通运营、实现市域高铁全覆盖,“井”字形高速公路加快构建,阜阳机场已开通16条航线通达18个城市,港口吞吐和水运能力显著增强,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市域纳入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深入实施,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578个。 融入长三角 高铁全覆盖 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我市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和中原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位势进一步提升。 深化与长三角中心区理念、机制、项目对接,与合肥市南北结对共建成果丰硕,与苏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全面启动,与上海市徐汇区、松江区和浙江省台州市战略合作日益密切,城区与沪苏浙合作率先实现全覆盖。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阜阳“1 7”试验区加快建设,阜合现代产业园区获批全省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75个。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举办“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市情推介暨招商恳谈会、首届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阜兴科技全国首个大规模年产20gwnplus型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中科海纳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中科昊海气体科技高纯特种电子气体和高端绿色氢能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阜阳。 有序推进阜阳经开区毗邻园区改革,推动设立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加快“管委会 公司”“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成功设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获批建设阜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 积极推进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创建,累计归集信用数据5.6亿条、“双公示”信息144万条、“红黑名单”4.07万条。动态调整涉企收费清单,涉企收费事项从145项减少到64项、降低56%,每年可为企业降低成本近12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100.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5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快制快、精准处置突发疫情,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 就业质量显著提升,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0.1万人,连续15年开展“接您回家”系列活动,聚焦“三接三业”工作目标,累计引导6.35万人回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78万个、带动就业48.21万人。 “20 10 10”民生工作扎实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985”目标顺利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前三年通过国家验收,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工程成效显著,阜阳技师学院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增加到6.71张、超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综合医改“阜南样板”在全国推广。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市县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民生兜底保障网进一步加固。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四事四权”工作法在全省推广。2022年累计认定50家“惠民菜篮子”门店,销售农副产品3000余吨、让利535万元。 全市生产总值 连跨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连跨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由2012年的1248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3071.5亿元,经济总量增长1.5倍,位居全省第四、进入全国百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8.7:38.5:42.8调整为13.6:37.5:48.9。 太和、颍上、临泉、界首四县市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稳居全省首位 坚持产城融合、制造强市不动摇,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年、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承接聚集地和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加快建设。 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在百亿斤以上,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稳居全省首位,阜南“三全”模式在全省推广,“百亿江淮粮仓”地位更加稳固。 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全省第11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5位,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7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03家、居全省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33.7%、40.0%,在皖北率先建成省级创新型城市,华铂科技、天能集团、昊源化工产值超百亿元。 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达17家,安徽华源医药物流园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 全面落实“双碳”战略,“七位一体”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能耗“双控”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阜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6平方公里 人口增加到150万人 围绕建设i型大城市和阜阳城市圈,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统筹推进以阜城为中心、县城为重点、重点乡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基础“四位一体”协调联动发展,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不断增强。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阜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50万人,阜城建成区面积和人口与2012年相比均翻一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42.7%。 西湖新区和高铁新区建设奏响序曲,颍东、颍泉拓展区展现新姿,已形成以朝阳大道、颍淮大道、霞光大道、合肥大道、复兴大道、西湖大道、凤凰大道为主体的“三纵四横”城市骨干道路交通网络。 “铁公机水”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商合杭和郑阜高铁开通运营、实现市域高铁全覆盖,“井”字形高速公路加快构建,阜阳机场已开通16条航线通达18个城市,港口吞吐和水运能力显著增强,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市域纳入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深入实施,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578个。 融入长三角 高铁全覆盖 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我市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和中原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位势进一步提升。 深化与长三角中心区理念、机制、项目对接,与合肥市南北结对共建成果丰硕,与苏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全面启动,与上海市徐汇区、松江区和浙江省台州市战略合作日益密切,城区与沪苏浙合作率先实现全覆盖。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阜阳“1 7”试验区加快建设,阜合现代产业园区获批全省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75个。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举办“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市情推介暨招商恳谈会、首届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阜兴科技全国首个大规模年产20gwnplus型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中科海纳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中科昊海气体科技高纯特种电子气体和高端绿色氢能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阜阳。 有序推进阜阳经开区毗邻园区改革,推动设立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加快“管委会 公司”“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成功设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获批建设阜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 积极推进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创建,累计归集信用数据5.6亿条、“双公示”信息144万条、“红黑名单”4.07万条。动态调整涉企收费清单,涉企收费事项从145项减少到64项、降低56%,每年可为企业降低成本近12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100.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5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快制快、精准处置突发疫情,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 就业质量显著提升,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0.1万人,连续15年开展“接您回家”系列活动,聚焦“三接三业”工作目标,累计引导6.35万人回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78万个、带动就业48.21万人。 “20 10 10”民生工作扎实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985”目标顺利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前三年通过国家验收,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工程成效显著,阜阳技师学院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增加到6.71张、超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综合医改“阜南样板”在全国推广。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市县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民生兜底保障网进一步加固。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四事四权”工作法在全省推广。2022年累计认定50家“惠民菜篮子”门店,销售农副产品3000余吨、让利535万元。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