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海洋 摄 13孔闸门开启,浑黄的淮河水如脱缰的野马,翻滚着涌入闸外的濛洼蓄洪区。7月20日8时31分,阜南县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次开闸蓄洪。这也是自1953年建成以来,王家坝闸第16次开闸蓄洪。 时隔13年,保淮河安澜、“舍小家顾大家”的王家坝精神依旧未变,安全转移更加从容、居民生活更有保障已成为濛洼蓄洪区的新写照。 开闸——再保淮河安澜位于淮河干流的王家坝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王家坝闸和濛洼蓄洪区组成。其中,地处淮河上游和中游交接点的王家坝闸,设计流量为每秒1626立方米,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 王家坝闸上游山区较多,300多公里淮河河道落差约178米,还有着27条一级支流和100多条二三级支流,一旦洪水下泄,会很快到达王家坝闸。而王家坝闸以下的淮河中下游,地面落差较小,河道坡降平缓、狭窄弯曲,河道一旦决口,将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王家坝闸控制的濛洼蓄洪区,是淮河干流出现大洪水时,第一个需要启用的蓄洪区,也是淮河干流运用次数最多的蓄洪区,几十年来,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淮北大堤及沿淮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同的年份,一样的使命。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王家坝闸水位自今年6月底以来持续保持高位运行,7月17日22时48分,达27.5米警戒水位并持续上涨。7月20日零时30分,王家坝闸水位达29.32米、超保证水位0.02米,且以每小时3厘米速度上涨。淮河防汛形势愈发严峻。 “水涨得太快、太急,超出预测。”阜南县王家坝濛洼前线防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预测,淮河将在7月20日晚达到保证水位29.3米,没想到20日凌晨零时许就已突破保证水位。 为减轻上下游的防洪压力,有效降低下游河道的水位,根据国家防总指令,7月20日8时31分,王家坝闸开闸蓄洪。 转移——舍小家为大家越过闸门的洪水,迅速从阜南县王家坝镇、老观乡、曹集镇、郜台乡通过。看着低矮的树木被淹没,经历过多次蓄洪的王克勇,站在老观乡老观村淮河大堤上,比以往更从容。 尽管这次开闸蓄洪出乎意料,但接到转移通知后,王克勇和老伴还是积极地搬到了大堤上的儿子家中,在堤坝下方养的300多只鸡也顺利得到转移,“不撤不行啊,我们爱小家,也得考虑大家呀。” 事实上,早在王家坝闸开闸5个多小时前,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安全转移,就已在濛洼蓄洪区完成。 像个水袋一样的濛洼蓄洪区,建于1951年,总面积超180平方公里,设计蓄洪水位27.80米,相应库容7.5亿立方米,目前共有王家坝、老观、曹集、郜台4个乡镇、19.3万人,建有湖心庄台77个、堤顶庄台54个、保庄圩6个。此次蓄洪主要是转移居住在低洼地带的非安全人口,共计681户2017人。 19日19时许,转移的指令正式下达。 没有疑虑、没有慌乱,听从调令、星夜兼程,20日凌晨3时前,包括王克勇在内的681户2017名濛洼蓄洪区居民安全转移。 “俺们是阜南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得传承下去。”此次转移让发展种养殖的张荣先一家遭受了损失,他告诉记者,虽然今年这次开闸泄洪有些突然,但是群众和财产转移都十分迅速,各方面的帮扶也很到位,让大家感到很安心,“俺们舍了小家,才能让大家都平安。” “ 舍小家为大家”之外,居民的转移也多了份从容。“ 以前是泥巴路、泥巴墙,转移搬家可受罪了。”居住在郜台乡桂庙村的潘光荣经历过四次蓄洪,今年第一次开着电动三轮车转移:“现在是水泥路、电动车,家当也多喽。” 安置——群众生活有保障7 月20 日16 时许,王家坝闸开闸泄洪已近8 小时,濛洼高涨的水面看不着边际,但一个个被洪水围绕的庄台、保庄圩上,居民的生活并未受太大影响。 为保障蓄洪区居民生活需求,当地在确保供电、饮水、出行安全的基础上,组织商务粮食、交通运输、民政、供销等部门及时做好受灾群众生活用品配送保障,并在农产品、水产品销售外运方面提供帮扶。 濛洼蓄洪区各庄台、保庄圩还组建了133 个临时党支部,抽调133 名科级干部任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实行庄台、保庄圩网格化管理,乡镇、村也划出责任段、明确责任人,全天候开展巡堤查险……“ 特别是看到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抢险救援兵力及时到达,我们心里更踏实了。”居民马荣说。记者了解到,截至7 月20 日21 时,仅王家坝镇内就有4063 名武警官兵参与应急抢险救援。 洪水依然在顺流而下,看着在堤顶为1300 多只白鹅建起的“ 新家”,郜台乡养鹅大户陈树坤也松了一口气,“ 原本散养在闸口处,如今转移到堤坝上围起来养,不过,现在饲料粮食备得足,只要坚持到8 月份就能正常出栏了!”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